近日,中央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《关于整治“景观亮化工程”过度化等“政绩工程”、“面子工程”问题的通知》,要求把整治“景观亮化工程”过度化等“政绩工程”、“面子工程”问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内容,深化学习教育,抓好自查评估,认真整改规范,加强督促指导,从严从实抓好整治工作。
(新闻联播链接:https://v.qq.com/x/page/o3029gqk1yv.html)
这则《通知》一出,在照明圈瞬间引热议。那么对于照明行业来说究竟有何影响,出路又在哪?
政策出台并不意味着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这件事情并没有过多的影响照明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,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景观照明行业的质量水平,未来的亮化工程必然是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。
景观照明市场广阔
根据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数据,2018年我国LED应用行业市场规模已达6080亿元,而LED景观照明在LED应用行业市场规模占比16.50%,LED景观照明市场规模达1003.2亿元,同比增长26.01%,增速高于整个LED应用市场,预计2020年LED景观照明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。
夜游经济、文化旅游提供新的增长点
据调研显示,当前国内城市居民60%的消费发生在夜间,夜游经济、文化旅游相结合对当地旅游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。夜游经济、文化旅游将城市夜晚点亮,创造特有的城市景观,体现城市文化的同时增加了旅游消费及夜间消费,夜游经济的兴起为城市、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。
同时,出色的夜间景观还可以有力的打造城市文化名片,如G20期间的杭州西湖夜景照明、钱塘江两岸夜景照明,有力地塑造了城市形象和提升了城市的品味,进而对后续夜景旅游路线的推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
特色小镇潮流带来新的市场空间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《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到2020年,我国将培育1,000个左右各具特色、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、商贸物流、现代制造、教育科技、传统文化、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,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,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31个省市的特色小镇规划目标总和已经超过了2,400个。特色小镇的兴起为照明工程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市场空间。
“一带一路”拓宽国际市场
自2013年我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以来,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联合国大会、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内容,“一带一路”是互利共赢之路,将带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,推动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,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,为我国照明工程行业拓宽了国际市场。
并不禁止夜景亮化
整治违规的亮化工程,并不代表着禁止夜景亮化,这也只是针对地方牵头的景观亮化项目提出健康发展的要求,所以有些亮化工程并不受此影响。
比如房地产亮化工程,它的主体是由企业牵头,开发商对自己的楼房有自主支配的权利,且在不违背城镇发展规律和不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而言,适当的亮化、夜景美化,能够促进社会进步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,这一点是符合社会需求的。
转型智慧照明
智慧照明的出现,给照明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,照明已不仅限于“照明”。随着技术、产品的成熟和相关概念的普及,预计2020年我国智慧照明可达35亿美元。工业及商业为智慧照明最大的应用场域,因为数字化的特征,智慧照明将为这两个领域带来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增长点,结合各地的不同经济文化程度、当地人的用电习惯、当地用电管理系统,做数字化转型,把照明做到最节能、最适配和最智慧化。值得关注的是,5G通信时代,智慧灯杆更成为新的风口。
然而智能照明仅仅只是整个照明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,同时,还有健康照明、植物照明、汽车照明、可见光通信以等等。行业分流很重要,企业发展之路不止一条,要时时记住: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人民网锐评
追求“景观亮化”不如追求“万家灯火”
有一种说法,城市地区夜间灯光的强弱可间接反映其经济发达程度。也就是说,夜间灯光越亮,说明经济越发达。这种说法不无道理,夜间灯光亮,说明年轻人多,夜间经济被点亮了,这个地方有吸引力、人气,经济当然不错。
正是在这种思维模式下,一些地方,甚至是贫困地区,为了提升人气,不顾现实状况,大搞“灯光秀”,哪怕没人来,也把城市照得灯火通明,为的就是有“面子”。然而,在最需要灯光的一些乡镇、村社,却是黑灯瞎火,该亮的路灯不亮,居民出行不方便,农村电压也不够,导致很多农村家庭买了电器也用不上。甚至为了保障城市“灯光秀”的用电需求,有的地方还时不时断掉乡村用电,令老百姓苦不堪言。
“景观亮化”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,实乃锦上添花。但是,对于那些偏远贫困地区来讲,就是十足的浪费了。经济发达地区,因为夜间经济发达,有了“景观亮化”,可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。而对于贫困地区而言,最应该保障的是民生,是居民用电需求,领导干部应该真正深入群众中,弄清楚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满足没有,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用电需求之后,再考虑城市提升。一言以蔽之,是先有了经济水平,才有了“景观亮化”。而绝非“景观亮化”带来的发达经济。
作者:田小典
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
以制度名义整改“景观亮化”过度化
凡事皆有度,过犹而不及。必要的景观亮化,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建设与硬实力,可以增强群众对城市的认可度与荣誉感。在经济学上,有个专业术语叫“灯光指数”,常用来反映一座城市的繁华程度。然过度“景观亮化”,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、违背城市发展客观规律、脱离群众意愿诉求,甚至盲目追求“高大上”的亮化绚丽,加重地方财政困难,无疑会造成国家资源浪费,掀起弄虚作假、奢靡浪费之风。
“景观亮化工程”过度化,亮的是形象工程、面子工程与政绩工程,暗的却是纯洁作风、党性理念与政治本色。不难猜想,个别领导干部或城市管理者把“景观亮化工程”当作出风头的“筹码”,不惜重金打造,把周边城市“比下去”、以求让上级看得见。正是在这种扭曲价值观的趋势下,以致景观越来越亮,而掣肘城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却得不到解决。一个城市的行政资源与可用成本毕竟有限,“好钢要用在刀刃上”,捏“景观亮化”的软柿子远比啃下城市发展后着力硬骨头容易。由此可见,过度“景观亮化”还是不敢为、不真为的形式主义通病。
景观亮化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秉持适度原则。整改“景观亮化工程”过度化问题,同样也要坚持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,不能盲目“一刀切”,更不能“一拆了之”。坚持统筹协调、精准识别,对已建成的、正在建设的和打算动工的要区别对待、分类整改,不能“眉毛胡须一把抓”乱整改,更不能以形式主义整改应对“形式主义”。否则,极容易造成新的浪费,让城市景观建设陷入新的被动。
小智治事,大智治制。抓好城市景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与复杂性的工程,从动议、规划、设计、审批、建设等各方面,都得有科学的研判、可行的路线图、全面的计划表等等。这些既定的目标方向,都不应掺入水分和杂质。如何确保事前防控过度“景观亮化”问题,应秉持制度思维与制度理念,将城市景观亮化工程以制度名义进行框定,让其行走在合理可控范围内。当然,政策好不好、制度行不行,要把决定权和表决权交到群众手中。须知,城市景观亮化为了群众,还须依靠群众。毕竟,坚持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既是抓好问题整改的根本路线,更是推动一切工作顺利进展的关键方法。
作者:段官敬
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洪家嘴乡
来源:人民网论坛、中易物联网研究院、中商产业研究院、光臣照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