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央行、文旅部印发了《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》。该通知提出,继续加大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。在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背景下,作为城市消费的“新蓝海”,夜经济被当做拉动内需、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,正持续升温。再加之,酷暑之下,夜经济很好地化解了高温软肋,引发新一轮的消费热潮。
数据显示,2021年,中国夜间经济规模突破36万亿元,较上一年同期增长5%,2022年将突破40万亿元。
近日,商务部提出,要创新消费场景,适当放宽临时外摆限制,利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夜市、主题集市等形式,打造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消费场景。无独有偶,文旅部日前也发布了《关于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的公示》,公布了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。
不仅如此,在国家“月光经济”、“地摊经济”的政策春风下,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夜间经济的发展,推动夜间消费供应和消费需求的增长。商务部调查数据显示,北京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,上海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%,重庆2/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,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%来源于夜间经济。
在消息面上,今年已有多地出台了支持夜经济的相关政策。北京发布《北京市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即“夜经济3.0版政策”),共包含9条具体措施,将重点打造10个“夜京城”特色消费地标、30个融合消费打卡地、40个品质消费生活圈、5-10条全市夜游精品路线,培育10条市级“深夜食堂”特色餐饮街区等夜间特色地标及场景。武汉发布《进一步促进夜游经济发展若干措施》,提出将举办夜间光影秀、美食节、啤酒节、音乐节等夜间文旅活动,推出门票减免、打折消费券等惠民措施,并将发布全市夜游十大产品和十大夜游线路,持续促进夜间消费。浙江发布了《浙江省促进消费复苏回暖行动方案》,其中提到鼓励各地发展夜间经济,计划建设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。
在相关政策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,各地的夜经济也正在加速激活消费市场。
日前,2022年安徽省夜经济消费季开始启动,仅合肥地区就将开展近百场夜间活动。与此同时,西安出台措施,允许在夜间规定时段、规定地点摆摊经营,适当延长夜间营业时间等。长沙推动区域环境治理,为活跃夜经济提供保障。无锡升级夜经济“新玩法”,举办复古车展、复古市集等特色活动。
丹寨县以丹寨万达小镇为中心,通过配套夜游设施、丰富夜游项目、强化夜游宣传等措施,激发夜经济活力。据数据显示,2021年10月,丹寨万达小镇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,共接待游客约1040.35万人次,其中夜间游客量约320万人次。
此外,北京市7月15日正式启动了“2022北京消费季·夜京城”活动。全市20余个重点商圈、近万家品牌商户深度参与其中,直至11月,将陆续推出夜赏、夜味、夜娱、夜动、夜购五大板块百余项活动。
据悉,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夜经济“新玩法”,提供与众不同的夜间消费体验,形成差异化竞争,引发广泛关注。如安徽阜阳“落日派对”演出、扬州“二分明月忆扬州”大型夜游活动、苏州沉浸式江南市集长廊等,不仅让当地居民大呼过瘾,也成为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的重要卖点,为当地文旅产业创造更多价值。
专家表示,各地在强化基础设施保障、提高夜间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,不妨深挖地方人文历史内涵,鼓励商家创新经营模式,将本地夜间经济打造成独具特色的“金字招牌”。如此,夜经济不但有烟火气,更能释放潜能,带动周边产业发展,增强地区经济活力。另外,各地出台的政策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当地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,一方面指明了大的方向,一方面提出了更具体、更详细的要求,有利于当地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特色化、差异化、个性化、品牌化提升。
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,全国337座地级以上城市的夜间活力指数中,上海夜生活指数排名第一,深圳、成都、北京和广州分列其后。这些城市为什么能走在前面?
以上海为例。去年的上海夜生活节共设计6条夜生活打卡线路,涵盖夜市、美食、娱乐、博物馆、书店、运动等6个主题共36个点位,地铁打造专属打卡页面,向市民发放6万份纸质地图,还有一群诸如啤酒阿姨、大隐书局等项目的创始人、负责人做“夜生活造梦师”,一群来自小红书、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平台的博主、达人担任“夜生活推荐官”。
从上海夜经济的谋篇布局不难看出,夜间经济是一门大学问,并不局限于餐饮、购物等消费。《中国夜经济产业报告》显示,与一般消费者相比,夜经济核心消费者的特点是年轻、自由、收入高、消费多样化。这就需要城市夜经济策划方根据青年人特点,结合外地游客需求加以设计,让审美层次消费触达夜经济消费者,让其不仅体验到舌尖上的美味,购物的美意,还能拥有文化审美、情感共鸣的美好体验。
夜经济的路子要行稳致远,绝不是圈起一片地让商家进去经营,也不能依靠政府一味向商家输出优惠政策,而是需要以文化内涵为基点,通过规划、培育、创新以及城市管理的综合配套,形成夜经济产业链。在夜经济的比拼中,各地要充分重视数字政府和数字经济的基础建设,利用好交通、安全、文化活动、卫生健康等公共项目的夜间大数据,通过这些数据的挖掘与分析,让夜间经济文化百花齐放,让夜间经济市场更精准地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。